<button id="q1z9x"><object id="q1z9x"></object></button>
<span id="q1z9x"></span>

    1. <button id="q1z9x"><object id="q1z9x"><cite id="q1z9x"></cite></object></button>
      <li id="q1z9x"></li>
      <rp id="q1z9x"></rp>

        半月里村的故事:畬族傳統婚禮

        時間:2008-05-16 閱讀:358 評論:0 作者:lier

        中華民族2007-15期《半月里村的故事

         

        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有一個叫半月里的小村莊。這里生活著七十多戶人家,他們都是畬族,大多數姓雷。這個群山環抱的小村莊已經有三百年的歷史了,還有三座老宅和許多明清時期的文物。而今村子里的大多數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只有少部分年輕人留在了村子里。雷華香是村子里的一位畬族女孩,早些年,她也曾想外出打工,可自從認識了村子里一位叫其松的小伙子以后,她便留在了這個村子里。雷華香喜歡唱畬族的山歌,她和其松婚姻的大事也是通過對歌定下的。 雷華香(半月里村村民 畬族):在采茶的時候,我們一般都要情歌對唱。有一次,有很多小伙子都在唱歌,我發現有一個叫其松的小伙子,他的歌唱得特別好,后來我就喜歡上了他。 《采茶歌》是在畬族地區廣泛傳唱的勞動歌曲之一,這是畬族姑娘在山上采茶時,一見鐘情的青年男女即興編唱的歌曲。在畬族地區,男女戀愛的方式基本上都是用對歌的形式來完成。 雷其松(半月里村村民 畬族):那一次,我在茶園里對歌,有很多女孩子都在那兒對,她的歌唱得特別好,然后我就跟她對起歌來,然后我就慢慢喜歡上了她。 半月里村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歷史使得這個村莊遠近聞名。幾年前,其松在叔叔的幫助下收集了家族和村子里留存下來的許多文物開了個博物館。自從有了這個小小的博物館,其松再也沒有走出過這個村子,也不想著外出打工的事了,一心撲在了這里。 雷其松(半月里村村民 畬族):1998年的時候我看一張報紙,報紙里面寫的是搶救畬族文化,以前這個村子曾經出過四個秀才,一個吳舉人。村里面有很多文物。然后我就慢慢收集,在村民們的支持下把這個博物館建了起來。 博物館里陳列著雷氏家族珍藏的傳世文物370多件,其中有青瓷170多件。禮品盒、梳妝臺50多件,還有100多首畬族歌謠,這些藏品吸引了許多專家和學者前來這里采風。 雷華香(半月里村村民 畬族):其松搞的這個博物館,收集了很多的文物,如果我要嫁給他,我就和他一起保護我們畬族的這些文物,這樣才能把我們老祖宗的東西長久傳下去,我們這個村子在外面也才能有很好的名聲。 雷華香和雷其松戀愛的消息很快在村里的姐妹中傳開了,姐妹們都張羅著他倆舉行定親儀式。 雷華香(半月里村村民 畬族):在我們這個村子里,如果我們兩個同意結婚,就要先訂親。定親的時候我們家就打糍粑。那時候大家都來幫忙,打糍粑也是為了感謝一下村里的這些人。結婚的時候他們會來幫忙的,等到結婚的時候更熱鬧。 這天一早,按照雙方的約定,將在雷華香家舉行定親儀式。雷華香是家中的老大,弟妹外出打工,只有她留在家里幫助母親種茶和采茶。母親:阿妹 做飯了,客人要來了阿妹 客人來了 趕快去做飯雷華香:好的好的我馬上去母親:這個做糍粑的飯這樣蒸 把泡好的米撈起來再蒸你嫁出去以后的他們家里的廚房可能都由你來管理了嫁去他們家你要做飯給婆婆吃我教你蒸飯這些你都要記住把火要燒好一點蒸的飯才好吃,會燒嗎? 半月里村自古以來講究團結、和諧。村民之間從來沒發生過任何糾紛,治安也非常好,村子里幾乎夜不閉戶。只要一家有事家家都會幫忙??斓街形绲臅r候,村里人都紛紛來到華香家。打糍粑是畬族的一種習俗。畬族的許多節日都要打糍粑的。先將泡好的糯米經過木甑子蒸熟后,放到一個石槽里,用石臼反復捶打。然后再拿出來放在一個撒滿面粉的簸箕上,捏好之后撒上一些芝麻面,分給大人小孩趁熱吃。吃糍粑只是一種定婚的熱鬧形式。男女雙方的父母也是想通過這種場合來向全村的人宣布兩個人婚姻的約定,也向大家宣布這對青年男女將要舉行婚禮的日子。 雷華香(半月里村村民 畬族):這幾天,我媽媽可能要給我準備一些出嫁的東西,尤其是我的嫁妝,要去做我們出嫁時候穿的鳳凰裝,我們村子里有兩個師傅做得特別好,準備去定做一下。 畬族的婚禮,女方的服飾很復雜。通常要穿鳳凰裝。鳳凰裝的制作一般要花上一兩個月的時間,母親決定早點帶著華香去村里雷向佺家定制嫁衣。 (雷華香和她的母親與裁縫對話)我女兒要出嫁了你幫我做件衣服吧做件什么樣子的衣服做只有一條衣領的那種,花要多一些 多少錢結婚的衣服一套一般是1200元左右這個呢這樣的是1100元左右想做繡有龍的這種,三龍搶珠的那種那種要1000元這個花繡得多漂亮呀 要做幾天要做八天你喜歡這個嗎做一件這個吧這個圍裙要做成什么樣子這個圍裙好看 一般帶鳳凰和牡丹的這個圍裙真的很美大概要多少錢大概七八百你給我女兒量一下吧量一下看要多長 雷向佺是村子里惟一會做鳳凰裝的師傅,他們家做鳳凰裝已經有三代人的歷史。很難想象這些精美的圖案居然出自男人的手。鳳凰裝的圖案多以鳳凰和牡丹為主。許多民族的嫁妝都是由女子來做,但是畬族婦女是不做針線活的。也許這就是畬族鳳凰裝的獨特所在。 畬族女孩出嫁前,一般要經過許多程序,有做表姐,嫁女酒和迎親婆等?!白霰斫恪?,是在出嫁前選定一個日子,要出嫁的姑娘,舅母姑姨都要邀請她做表姐,陪客人唱歌,村子里的男歌手都可以和她對歌,如果村里沒有好歌手,還可以請其他村的人代替??墒乾F在其他地區畬族的年輕人結婚都不一定有這樣的傳統習俗了。 雷華香(半月里村村民 畬族):我們這里的女孩,在出嫁以前,要到舅舅家去玩幾天。這時候村子里的男青年都會來和她對歌。去玩了大約一個月之后,回來就該出嫁了。 半月里村自古就注重保存傳統文化。這也許要從清代道光三年,至光緒十一年說起。短短六十年的時間,這個小村子就接連誕生了雷世儒、雷步緣等五位秀才,這在當時福寧府的畬族村中是惟一的,在全國的畬族村寨中更是罕見。 雷其松(半月里村村民 畬族):我期望我的婚禮按照我們畬族的傳統習俗來辦,辦得熱熱鬧鬧的,為什么呢?因為里面含有我們傳統的花轎、拜堂、等等都是我們畬族的傳統文化,我特別喜歡。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婚禮的日期也一天天臨近。母親忙于給華香準備嫁妝而顧不上家務活。日常的家務也就落在了華香的身上。華香也想借這個機會多幫母親干一些活兒。她很擔心自己出嫁以后母親會更加辛苦。她特意給母親儲備一些過冬的柴火。 遠房的一些親戚知道華香要出嫁了,也紛紛趕來祝賀。隨著婚期的臨近家里的客人也會越來越多。華香茶余飯后就是陪好客人。 雷華香(半月里村村民 畬族):再過幾天我要出嫁了,感覺特別熱鬧,我媽媽給我準備好了好多嫁裝,我們這兒有些人出去多了,舉行婚禮也不像以前那樣傳統了,我們還是要按傳統的婚禮辦。這些習俗丟了會很可惜的。 按照畬族的習俗,新娘出嫁前都要進行哭嫁。一般要哭上三天三夜。直到新娘的聲音哭啞為止。今天是華香哭嫁的日子,鄰居們都要過來聽哭嫁歌??藜薷璧膬热莅ā犊薜铩贰犊薷缟贰犊蘧四浮返?。如泣如訴的哭嫁歌,敘說著父母的養育之恩。通過哭唱的方式,表達姑娘隱藏在內心復雜而又細膩的情感。華香也不例外。面對養育自己多年的父母。仿佛有許多話需要哭訴。再有幾天就要告別在娘家和父母曾經的生活了。姐妹們曾經的相處、父母的養育之恩,友情親情,那份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都要化作歌聲來哭訴。 按照約定的婚期,其松家的迎親隊伍浩浩蕩蕩地來了,婚禮的熱鬧場面也正式拉開了序幕。迎親的隊伍一般由媒人、迎親伯,以及搬嫁妝的赤郎組成,還有花轎一路敲敲打打來到女方家接親。 迎親人來到女方家的中堂,按規定男方家的五人先位于中堂。這時候女方家的主人會給男方家的迎親人端上五碗寶塔茶,男方家的迎親伯必須用門牙咬住一碗,雙手夾住四碗分給赤郎喝,邊喝邊唱,這是女方家戲耍迎親伯的開始。 晚上,女方家以酒宴請迎親的客人,這叫落腳酒。宴席中,女方的契母們端著紅曲泡的四碗水進入廳堂,擺在酒席的四個桌角上,并唱歌勸酒。當酒席進行到高潮時,契母們會將燃著的稻稈放在桌底下,濃煙熏得赤郎們睜不開眼睛,這是一個歡樂的場景,被熏得受不了的赤郎會掏出“紅包銀”丟進紅曲碗中,契母這才把稻稈搬走。畬家的人認為,如果沒有戲耍赤郎,村上的姑娘就顯得沒有本事。趁迎親人不注意的時候,姑娘們還會將鍋底的煙灰抹在赤郎的臉上,引來一陣陣歡笑。在華香和其松的婚禮正式舉行之前,歡樂的情景就已經彌漫整個村莊,這種“涂臉”的嬉鬧還將持續到深夜。 “落腳酒”后的第二天,赤郎要把嫁妝先抬回男方家,在這個過程中,女方的契母將繼續為難赤郎搬嫁妝,而赤郎則用又攔又搶的辦法將嫁妝搬出房外。其實雙方都不是認真的,只是一種嬉鬧,依舊是一個歡樂喜慶的場景。 午飯以后,當轎夫和媒人再次催新娘上轎的時候,華香才開始梳妝打扮。梳妝時,要解開她頭上環狀的姑娘發式,梳成已婚婦女的鳳凰頭。歷史上往往許多姑娘要表示些許的反抗,這叫“反梳妝”。表示新娘對姑娘時代的留戀,當然也隱含著她對未來生活的朦朧憧憬。梳扎時,先把頭發分為前后兩部,中間放一支長約二十厘米的黑布竹卷筒,用紅線扎緊往上折,把整股頭發從左到右盤繞于頭頂,呈螺旋狀,最后形成獨具一格的盤龍狀高髻。華香今天正式把姑娘時期的“布妮頭”改為婦女的“鳳凰頭”,標志著她告別了少女時代,也許她心里還有些失落。 華香的鳳凰裝在雷向佺師傅的精心繡制下非常漂亮。相傳畬族始祖盤瓠王因平番有功,高辛帝招他為駙馬,在與三公主成親時,帝后娘娘給三公主一頂珍貴的鳳冠和一件鑲有珠寶的鳳衣,祝愿女兒生活吉祥如意?;楹?,三公主生下三男一女,她把女兒打扮成鳳凰的模樣。女兒長大出嫁時,美麗的鳳凰從廣東鳳凰山銜來五彩斑斕的鳳凰裝以示祝賀。從此畬族婦女穿鳳凰裝一直延續到今天。 雷華香(半月里村村民 畬族):我的婚禮是不是很熱鬧,我自己覺得挺熱鬧的。雷華香的妹妹:今天你當新娘了你是不是很激動呀是不是想快點去新郎家呀。心里面好慌,你是不是特別舍不得。雷華香:那天哭嫁的時候就特別舍不得離開娘家。 新娘上轎前,先要向祖宗禮別。由于傳說高辛帝嫁女時,三公主是皇帝的女兒,一不拜天,二不拜地,更不能跪拜祖宗,她雙腳不能踩地。這個風俗延續至今,新娘踩在米篩上向祖公點頭禮別。踏米篩還有另一個含意,米篩是畬族潔凈而又貴重的生活用具,新娘踏篩是表示對三公主的尊重之意。在熱烈的嗩吶聲中,新娘正式起轎,華香的娘家人往往會隨著轎子的遠去而立即關上大門,表示風水不被帶走?;ㄞI由華香未成年的弟弟陪同上路,凡是經過溪水、橋梁、宮廟,新娘都要拋撒一把五谷和一只紅顏料染過的紅雞蛋,當地人叫做“過溪蛋”。當新娘子華香快到新郎其松家的時候,其松家的兩名童男童女分別提著銅鑼和燈籠,另外還有四人舉著火把,用嗩吶開路來迎接新娘。這個時候,男方家的廳堂通常要擺上香案,還要擺上茶、酒、五果。畬族對傳說中的鳳凰尤為崇拜?;槎Y時,正廳必須有“鳳凰到此”四個大字。在禮炮聲中,花轎進入大廳。隆重的拜座儀式隨即開始。新娘還沒有下轎之前,男方家的大姐要首先從轎中取出桂圓踩碎,表示“破邪”的意思。然后再拿出紅蛋、五谷種子,安心鏡,安放到廳堂的茶盤內。這時候新郎其松由伴郎帶到廳堂,先向“香火堂”祖宗牌位行三跪九叩禮。新娘華香則不拜。以示對畬族始祖三公主的尊重。這就是畬族“男拜女不拜”的習俗。震耳的嗩吶,高掛的燈籠把婚禮推向高潮。結婚的當晚,新郎和新娘家都是賓客滿堂,使全村人都沉浸在其松和華香這對新人幸福的婚禮氣氛之中?;槎Y的第二天,按照習俗,新娘新郎還將在迎親伯的帶領下回娘家,這叫“頭轉客”,經過這些復雜的程序整個婚禮才算結束。熱鬧而又傳統的畬族婚禮結束了,半月里村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村子依然是那樣的古樸,依舊是那樣的詩情畫意。其松和華香打算把這小小的博物館繼續打理下去,夫妻倆守候著村子里的這些傳統文化,也守候著他們未來的幸福。


        責編:斯蕪


         

        編導:韋燕燕

        攝像:楊  


        本文鏈接: http://www.mckaulick.com/post/120.html 轉載請注明出處!

        評論區 交流一下吧!

        共有0條評論來說兩句吧...

        歡迎 發表評論:

        Powered By Z-BlogPHP. Theme by 青舟網絡

        一级黄色毛片无码
        <button id="q1z9x"><object id="q1z9x"></object></button>
        <span id="q1z9x"></span>

        1. <button id="q1z9x"><object id="q1z9x"><cite id="q1z9x"></cite></object></button>
          <li id="q1z9x"></li>
          <rp id="q1z9x"></rp>